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专访贾康:建议加大有效投资扩内需,平台企业尽快“另起一段”追赶创新大潮

贾康 视觉中国 资料图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高于去年,但大宗耐用商品消费恢复情况仍有待改善。民间投资依然低迷,整体投资增速也在放缓。提振全社会尤其是民企信心,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恢复情况?投资、消费方面还应如何发力?财政收支矛盾如何化解?提振信心的关键是什么?下阶段经济走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澎湃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贾康表示,提振民企信心,更多是要看实际的方面,能不能有令民营企业可以更放手做长期主义努力的事情。民企转型,需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是民营企业大量面临的挑战。
谈及对下阶段经济走势的判断,贾康认为,如果能够根据上半年情况、出台比较好的针对性措施,三、四季度把增速维持在“中高速区间”,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绝大概率,“我希望全年经济增速能够在5.5%-6%,最好能达到6%左右,当然这有一定难度,要看能不能克服现在面对的一些不利因素。”
要高度警惕和重视当前投资态势
澎湃新闻:上半年经济恢复进程与预期相比如何?如何看待二季度以来的经济恢复情况?
贾康:二季度数据出来以后,确实比部分预期要弱一些,但上半年大趋势还是在上升。一季度4.5%的增速,是接近“中高速增长”概念的合理区间,上半年5.5%的增速,在概念上可以算作“中高速增长”,但这只是上半年,而且在去年二季度基数非常低的基础上,今年二季度只有6.3%的增速。国家统计局说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这种“温差”是有的,但总体来说,微观感受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要充分重视,确实方方面面反映的一些问题在二季度已经表现出来,如果未来发展态势能够往上走,这种“温差”就会缩小。
澎湃新闻:有没有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变化?
贾康:直观看,二季度6.3%的增速弱于预期,显然与投资低迷有关,反映在数据上,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3.8%,一季度固投有5.1%的增长,其中民间投资增长才0.6%,主要靠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但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落到3.8%,这个事情值得高度重视,即表明不仅民营企业投资没起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也在下滑。中央强调扩大内需,有效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从再生产的整个流程来看,有效投资是初始环节,它支撑就业,带动老百姓有收入,接着消费作为基础的潜力才能够更好体现出来。现在对投资的态势值得高度警惕和重视。当然,这里很突出的问题是民营企业投资还是没起来,但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为什么会下滑?我观察或许与现在有关政策不够明朗有关。要赶快做好现状问题分析,对症下药。下半年,不仅要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也要进一步提振政府和国有企业方面可能的投资。
不能光讲刺激消费,还要有效投资
澎湃新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其中,餐饮收入增长21.4%,您怎么看待上半年消费恢复情况?
贾康:消费的恢复总体来说合乎逻辑,现在看到的还是场景式、接触式消费逐步恢复常态,这是消费恢复中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人性决定的。淄博烧烤虽然有说法是消费降级,但可以使年轻人为主的社会成员享受“嘉年华式”的愉悦过程。但是,大宗耐用商品消费恢复情况不如人意,明显表现出老百姓有预防性储蓄的后顾之忧,这类消费方面的谨慎,与前景预期不明,方向感、希望感上的不确定性相关。
不过,虽然是场景消费为主,但上半年消费在支持经济回暖方面自然会评价为比投资做得更好,体现的力量更强。
澎湃新闻:下半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还面临哪些压力?
贾康:其实,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相对而言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但这也正好反衬出前面说的投资疲软、投资下滑。
下半年,还是希望对投资与消费都能更好地调动潜力,不能光讲刺激消费,还要有效投资,一定要积极地把力度加上去。有效投资如果做得好,就会传导到消费,即“有效投资带出就业机会,带来老百姓收入增长,配上社会保障,进而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下半年的压力消解,要看整个发展态势上,能不能树立市场主体和消费大众的信心,投资和消费都跟信心提振有密切关系。去年二季度基数很低,但三、四季度情况就不一样了,基于此,今年三、四季度会有怎样的表现,现在还不太好估计,前提上包括要看我们能不能当机立断推出一些务实措施。
房地产政策要更积极,一二线城市尽快在可能取消的限购、限贷、限价等方面采取实际措施
澎湃新闻: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降速增加,商品房销售有回暖态势,但从增速来看似乎并不稳定,您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
贾康:一概而论的房地产市场,只能说是大面上有个态势上的意义,其实讨论房地产市场更多是得区分其“冰火两重天”结构之下的不同情况。
现在来看,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回暖”以后,二季度又出现一些波动,但一些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二季度比一线城市反而表现得好一点。但总体的房地产市场回暖不令人满意,有这么多“暖风频吹”的政策出台依然如此,说明要更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
地方政府层面上,一些三、四线城市早就采取一些宽松政策措施,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域应尽快在可能取消的限购、限贷、限价等方面采取实际行动措施,不能再犹豫等待。从前以行政手段为主、具有权宜之计性质的不得已的限购、限贷甚至限价措施,现在已明显不合时宜,要尽快把能取消的都取消,释放出刚性需求、改善型需求。我认为中国社会中,这些需求释放的潜力还是比较可观的。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当前地方财政运行态势?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收支矛盾问题?
贾康:财政收入,与GDP应该有大体同向的增长,随着经济回暖,财政收入也会表现出上升。在我国现行增值税为第一大税的税制下,只要有经济活动,即有流转税入库,增加财政收入。在上半年5.5%的GDP增速背景下,财政收入情况应该不会太差。财政支出则应该尽可能体现靠前发力,这样更有利于扩大内需。
当然,很多地方都有财政收入压力和收支矛盾,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地区,因为现在总体经济恢复态势不是太强,没有原来预期得好,压力因素也会较多体现出来。
财政收支矛盾,还是应该在发展中去缓解。在近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今年可做的,可能更多在非税方面增收,但这又可能会滋生规范性降低的问题,不是我们希望的状态。如果想让税收收入上来,一定得延续基本面向好的趋势,这是前提条件。
更长远的是,要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而这是“慢变量”,是配套改革里攻坚克难的问题,即如何深化税费改革支持高质量产业升级、持续壮大财源等。现在是要抓住契机,先改变发展态势,把上升的新局面构建出来和稳固下来,然后在短期衔接中长期过程中,更好以配套改革化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提振民企信心要看实际,民企转型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
澎湃新闻:近段时间以来,多部委召开企业座谈会,提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心,似乎变得更为急迫,您认为当前民企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发力,提振信心?
贾康: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是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自己人”的地位还没有落实到位。要特别注意,不能认为有一些说法后,民营企业自然而然信心就能往上提振,企业更多是要看实际感受方面,营商环境能不能令他们可以更放手做长期主义的事情。
影响民企信心和预期的,既有“实务歧视”方面的不利待遇,也有“错误思潮”方面的不良冲击。
“实物歧视”主要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打交道的管理部门、金融部门等,在实际态度和方式上,与“自己人”的定位,仍然有差异;“错误思潮”则冲击企业信心。中央屡次提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下一步的宏观政策,首先,要尽快完成平台企业整改,这需要官方宣布,把“定心丸”吃下去而且吃到位,完成整改,带动全局;中央针对性地提出,要集中推出一批“绿灯”项目案例,目前还没有看到阵势——案例要有数量规模,要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还要弘扬企业家精神,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冤案、错案等,这也说了不少年,该做实的要尽快做实。
澎湃新闻:民营企业转型方面,您有没有建议?
贾康:谈到民营企业转型,一定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走过跌跌撞撞野蛮生长的阶段,现在更多是总结经验、更规范地走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与中国整体的发展升级是一样的路径,即中国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世界工厂“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是大量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国有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一般而言“船大”抗风险能力更高。民营企业虽有少数头部大企业,但更多是中小微企业,“船小掉头快”,更灵活,相对优势在于应变中勇于创新,更有自主权式的腾挪空间来抓住机遇,民企转型还是要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
当然,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之间也可以形成更好的互动。中央一直在讲,企业改革的主线是混合所有制,但是如何把它走通,现在看起来经验仍然不足,这方面要进一步努力。
三、四季度维持“中高速区间”增速需配套出台较好的针对性措施
澎湃新闻:对三季度、四季度的经济运行形势有何预判?您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是多少?
贾康:我觉得要加个前提,如果能够根据上半年情况、出台比较好的针对性措施,政策加码、扩张力度提升、优化结构,在上半年已经实现5.5%的增长水平上,三、四季度把增速维持在“中高速区间”,还是有希望的,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绝大概率。我希望全年经济增速能够在5.5%-6%,最好能达到6%左右,当然这有一定难度,要看能不能克服现在面对的一些不利因素。三、四季度是不是可以做得更漂亮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影响,三、四季度情况和二季度不同,如果不做好加力,可能同比增速就会回调,要避免这种情况。
长远看,中国的发展机遇还是来自客观上的成长性,工业化、城镇化还有比较可观的潜力空间,改革开放40多年打下的“底子”,形成有韧性的回旋余地,这些客观性,再伴随主观努力,实现更高速度增长还是有相当大概率的,前提是把自己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事情努力做好。
澎湃新闻:对下阶段的宏观政策有哪些建议?
贾康:第一,要加大有效投资,实际上中国政府可以主导的一些公共投资、有效投资,以新基建七大重点为代表,可选项目俯拾皆是。只要我们有基本有效的配套与监督措施,把专项债等资金尽可能落在带有“关键”意义的投资项目上,近期可以扩大内需、支撑景气,中远期可以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从而支持稳增长,稳就业,开创经济新局面。另外,各地可做的公共工程,都是可做的有效投资,这些我们不缺生产要素,缺的是能把这些生产要素通过合理机制组合、用资金“流动性”带出项目建设意图的落地实现。
第二,国有企业还有“赚钱”的特征,数据显示,前5月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10.9%,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以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和运用其作用空间,支撑经济景气和可能的产业升级式有效投资。
第三,可以通过减少行政手段约束来使供需对接而扩大内需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改革完善过程中,很多关键领域里还有不少行政手段可淡化以释放成长性。
第四,我国财政政策上,举债空间仍然可观。按照最极端的估计,如果地方所有城投债余额60余万亿元里面有30%是地方政府实际上的隐性债,那么阳光化的国债、地方债加上约近20万亿元地方隐性债,是约为70万亿元规模的公共部门债务,这与120万亿元以上的GDP相比,显然还在安全区内。中国仍是发展中经济体,在特定阶段上利用公共部门负债空间的一部分,局面马上就可改观,这个空间,就是辜朝明所说的日本当时没有特别用好的财政政策空间。我国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都可安排30年为期的还本付息,项目包容性也是很可观的。
第五,引领创新大潮流的平台头部企业“完成整改”,已现端倪,这个靴子落地,正是中国特色之下现在可看重的积极因素。翻开新篇章,可尽快“另起一段”抖擞精神追赶创新大潮(试看近期ChatGPT带出的风起云涌之势)。数字平台公司引领着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创新大潮,关系到整个中国未来能不能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继续缩小和发达经济体距离。还有前面说的一批“绿灯”项目案例,可尽快落实。另外,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纠正侵犯企业产权错案冤案的指导方针,只要有更多真正务实的措施推出来,即可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改善预期,开创新局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